GB/T 36073-2018《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》(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,DCMM)是我国首个数据管理领域的国家标准,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3月15日正式发布。
DCMM标准给出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以及相应的成熟度等级,定义了数据战略、数据治理、数据架构、数据应用、数据安全、数据质量、数据标准和数据生存周期等8个能力域,描述了每个能力域及能力项的功能、目标和能力等级标准,是我国数据管理领域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。
DCMM评估概述
一、评估依据
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标准GB/T 36073-2018《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》,该标准借鉴了国际上数据管理理论框架和方法,在综合考虑国内数据管理情况发展的基础上,整合了标准规范、管理方法论、数据管理模型、成熟度分级等多方面内容。
二、评估内容:8大能力域与28个过程域
DCMM围绕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,定义了8个核心能力域,细分为28个过程域和445条能力等级标准:
1. 数据战略:明确数据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的战略定位,制定数据管理目标与规划。
2. 数据治理:建立数据治理组织、流程和制度,确保数据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。
3. 数据架构:设计数据模型、数据分布和数据集成架构,支撑业务需求。
4. 数据应用:推动数据在业务场景中的价值释放,如数据分析、数据服务、数据开放共享。
5. 数据安全: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,包括访问控制、加密、审计等。
6. 数据质量:通过数据清洗、校验、监控等手段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、一致性和完整性。
7. 数据标准:制定数据定义、编码、格式等标准,实现数据的统一和规范。
8. 数据生存周期:覆盖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应用、归档和销毁的全流程管理。
三、评估框架:5级成熟度模型
DCMM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划分为五个等级,从低到高依次为:
1. 初始级(1级):数据管理无规范,依赖个人经验,缺乏统一流程。
2. 受管理级(2级):部门级意识到数据是资产,制定初步管理流程,但未形成体系。
3. 稳健级(3级):数据成为组织级重要资产,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,如数据治理委员会、数据管理制度。
4. 量化管理级(4级):数据驱动决策,通过量化分析监控数据管理效率,实现企业级协同。
5. 优化级(5级):数据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,管理流程实时优化,形成行业最佳实践。
四、实施价值:四大核心收益
1.提升数据管理能力:通过标准化评估框架,企业可清晰识别数据管理短板,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。
2.增强市场竞争力:DCMM认证是企业在招投标、政策补贴申报、数据资产入表等场景中的加分项。
3.降低风险与成本:规范数据管理流程,减少数据泄露、丢失及合规性问题,降低法律风险和运营成本。
4.推动数字化转型:建立与战略匹配的数据管理体系,支撑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、产品创新和智慧运营。
五、为推动DCMM贯标,多地政府出台补贴政策,例如:
贵阳市:按2级、3级、4级及以上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、20万元、30万元资金支持。
天津市:二级和三级评估认证企业给予40万元支持,四级和五级给予50万元支持。
成都市:通过DCMM认证的单位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。
山西省:首次通过DCMM3级、4级、5级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、20万元、30万元奖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