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81312385
网安资讯

【明起施行】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!及权威解读!

#政策解读 ·2025-10-31 16:38:50

      2025年11月1日起,我国网络安全领域将迎来一项重磅新规!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将正式施行。这部共14条的部门规章,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级标准、报告时限和责任追究机制,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高度关注。

 

国家网络安全时间报告管理办法解读

 

       一、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出台背景

       近年来,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呈现高发态势。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据,2024年全国共监测到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237起,其中勒索软件攻击事件同比增长42%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。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瘫痪事件,因报告不及时导致故障持续12小时,影响超过1000万用户正常生活。

       二、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核心条款

      1、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标准

   《办法》附件《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》将网络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、重大、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,其中特别重大事件包括以下情形:

     省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因攻击导致24小时以上不能访问

    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6小时以上

     影响1000万人以上用水、用电、交通等基本生活需求

     泄露1亿人以上公民个人信息

     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

 

信息安全事件分级

 

      2、报告时限严格规定

    《办法》对不同类型网络运营者的报告时限作出明确规定:

    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: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

     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单位: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

      其他网络运营者: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

    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重大、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,保护工作部门须在收到报告后半小时内上报国家网信部门。

       3、报告内容全面具体

       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八项内容:

     (1)涉事单位名称及系统基本情况

     (2)事件发生时间、地点、类型、级别及影响

     (3)事态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进一步影响

     (4)事件原因初步分析意见

     (5)溯源调查工作线索

     (6)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及请求支援事项

     (7)现场保护情况

     (8)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

        三、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权威解读

        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在接受专访时表示,《办法》的实施将实现三个"首次":首次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标准,首次明确不同主体的报告责任,首次规范跨部门协同处置机制。

 

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机制

 

        1、分级标准量化更具操作性

       《办法》采用"系统损失+社会影响"的双重判定标准,较2017年版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》更加细化。例如,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按数量分级:100万人以上为较大事件,1000万人以上为重大事件,1亿人以上为特别重大事件。

       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点评道:"这种量化标准让企业更容易判断事件级别,解决了过去报告标准模糊导致的'不报、漏报'问题。"

        2、六类报告渠道全面开通

       为方便事件报告,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、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小程序、邮件、传真等六类渠道。网络运营者、社会组织和个人可通过上述渠道向网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。

        3、责任追究力度加大

      《办法》明确规定,对迟报、漏报、谎报或者瞒报网络安全事件的网络运营者,将依法从重处罚。同时,因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,将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。

        四、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具体影响

       1、对企业的影响

     《办法》实施后,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事件响应团队,完善内部报告流程。特别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,需在1小时内完成事件研判和初步报告,这对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       某互联网巨头安全负责人透露:"我们已投入5000万元升级安全监测系统,新增200名专职安全人员,确保能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事件上报。"

        2、对行业的影响

        网络安全服务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据测算,仅事件监测和报告系统建设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00亿元。国内某安全厂商股价在《办法》发布后连续三日涨停,市值增长超过50亿元。

        3、对个人的影响

     《办法》鼓励个人报告网络安全事件,普通网民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通过12387热线等渠道举报。同时,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上报和处置将更加及时,有助于降低身份盗用等风险。

        五、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实施挑战与应对

        尽管《办法》的实施将大幅提升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应对能力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。某央企网络安全总监坦言:"1小时的报告时限对基层单位压力很大,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监测和智能研判能力建设。"

        对此,国家网信办表示将组织开展全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,并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平台,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。

        随着《办法》的正式施行,我国网络安全治理将进入"法治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"的新阶段。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今天,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,不仅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必然要求,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
正如业内专家所言:"《办法》的实施不是终点,而是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起点。"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,只有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合力,才能构建起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线。

 

Copyright © 2025 北京中联旭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 Sitemap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25338号-2